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专题专栏

今天我出镜丨刘宏义:用科技与情怀铸就北疆绿色长城

发表时间:2025-04-28 14:34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茫茫戈壁上,有这样一位治沙英雄,他用39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沙漠中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绿色传奇。他就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正高级工程师,被当地牧民誉为“大漠彩绘师”的治沙先锋——刘宏义。

刘宏义个人照。(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刘宏义个人照。(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1986年,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后,刘宏义回到家乡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国营治沙站工作。刘宏义说:“当时是抱着满腔热忱去的,但到了工作的地方,看到风沙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屈指可数的沙枣树、举步维艰的林业发展状况、落后短缺的技术设备,我的心就凉了一大截。更糟糕的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让农牧民的收入杯水车薪,很多农牧民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另谋出路。”

       看到这些,打骨子里就不服输的刘宏义却坚定了大漠植绿的信念,并立下铮铮誓言:“一定要让荒漠披上锦绣。”此后,他一头扎进沙漠,全身心投入到防沙治沙事业中,积极参与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梭梭更新复壮技术研究》。面对沙漠夏季酷热,地表温度超50℃,而冬季又刺骨难耐,还要不时承受沙尘暴的侵袭,刘宏义回忆说:“沙尘暴一来遮天蔽日,狂风裹挟着沙子,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我治沙的决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开辟了阿拉善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新道路,迈出了治沙征程的坚实一步。”

刘宏义(右)和工作人员讨论沙生植物种植试验。(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刘宏义(右)和工作人员讨论沙生植物种植试验。(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治沙过程中,刘宏义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力量。1998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阿拉善地区的生态建设也搭上了这列快车,但此时,全旗八个国营林业场(站)却没有苗木可供。面对苗木短缺的难题,刘宏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率先在自家“工资田”里开展梭梭等沙生植物的种植试验。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刘宏义培育的梭梭苗连续3年都失败了,刘宏义说:“试验了很多次还是失败了,没办法我就干脆把家搬到了育苗地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细致地记录下沙枣、梭梭等苗木的生长参数,精心对比、反复推敲,而且还跑去甘肃、新疆等地方考察学习,就想着总有成功的时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反复研究,成功繁育出多年来在阿拉善地区丢失的沙生植物苗木,并利用两年时间总结出《阿拉善干旱荒漠地区梭梭造林及育苗技术》。在他的带动下,阿拉善左旗一跃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沙生植物育苗基地,育苗品种增至10多种,年产量突破4000万株,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刘宏义查看梭梭树。(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刘宏义查看梭梭树。(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飞播造林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适合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阿拉善左旗飞播造林从1982年开始,经过几代人的技术创新,到2023年,累计飞播造林面积达到639万亩。其中,在刘宏义任职的16年间推广完成417万亩,占总飞播量的65.2%。在此期间,刘宏义积极主导飞播科技创新,对飞播用种采用丸粒化、包衣拌药及生根保水处理等新技术,提高造林成苗率。由他研究的“降雨量控制下的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有效解决了落种不均匀、发生位移和防治“闪芽”的技术难题,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为解决飞机入航不准确和人工作业强度过大的难题,刘宏义不断思考琢磨,将GPS导航技术成功运用到飞机的导航、面积的测定、播带的布控、成苗调查等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仅此一项技术的应用,每年节约资金达10万余元。刘宏义还通过采用机械沙障技术解决了中高大沙丘飞播造林成效差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飞播造林成效。

       刘宏义说:“要实现可持续治沙,必须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此,他独创梭梭秋(冬)季种植法,大力推广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产业,并带领团队加入到产业基地的建设中。在“刘宏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计划10年完成的浩大工程,短短4年就完成了。刘宏义还总结出了一套梭梭种植的经验,推广秋季造林,通过春秋两季互补种植,减少浇水次数,延长梭梭造林时间,也使梭梭的成活率提高了5%—10%。同时,开展近千人次的农牧民培训,让数百户农牧民掌握了种植技术,实现了增收致富。当地牧民回忆道:“以前我们不懂种植技术,守着这片沙地只能受穷。刘站长来了之后,他们吃住在牧户家,每天起早贪黑,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日子也确实好起来了。”

刘宏义(中间)和工作人员讨论种植技术、经验。(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刘宏义(中间)和工作人员讨论种植技术、经验。(来源: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2024年,阿拉善左旗梭梭营造林推广面积达290万亩,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达73万亩,实现经济效益近3亿元,带动2万余名牧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在担任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驻村第一书记的9年时间里,刘宏义带领团队推广花棒种植,打造生态林带,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们都高兴地说:“刘书记来了之后,带领我们种植花棒,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吸引了很多游客。现在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嘎查的集体积累也从最初的不足1万元增长到320万元,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他的努力下逐步变为现实。

      凭借在防沙治沙领域的卓越贡献,刘宏义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等多项荣誉,并被国家林草局聘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三北精神”,为全旗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今,刘宏义仍奋战在防沙治沙一线,续写着他的绿色传奇。

编辑部热线:0471-4862196

地址:实践杂志社(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北路89号)


文章分类: 应用案例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保护

电话:13269088789     邮箱:2407920257@qq.com
版权所有: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