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让村民日子更红火
在“母氏陶艺馆”,母先才摆弄着面前的手工艺品,一双手紧贴着旋转的陶泥,指尖如抚琴般游走,泥坯在他掌间悄然生长,渐渐舒展成一只饱满的陶罐,吸引着游客拍照驻足。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宣传委员王伟介绍:“我们根据花茂特色,打造了‘乡愁十景’,开发了‘乡愁十礼’,评选出‘乡愁十味’,传承着乡愁技艺,举办着乡愁活动。花茂之变,是‘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现在的花茂产业更加兴旺、文化更加繁荣、乡风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幸福,每一处都弥漫着幸福的烟火气。”
近年来,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与陶艺文化,花茂的旅游产业越来越火,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旅馆等,这个曾经“荒茅遍地”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战中蝶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花茂村又以“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为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曾经的贫困一去不复返,这是花茂,也是全省的底线任务。去年,全省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6.8万人,累计识别81.4万人,其中61.8%已消除风险,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5项。接下来,全省还将加快建设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系统,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建设和美乡村 推动“富、学、乐、美”落地落实
刚入春,村民杨波新打造的“花茂驿站露营基地”就开业了,他在朋友圈开心地宣传:“这里有漂亮的水资源,驿站水上乐园正在建设中,露营基地欢迎您。”
杨波对花茂有着深深的情感,在大家眼中,他是个“疯狂”的人。2019年他放弃在沿海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花茂创业。开办起“土陶基地”,在村里收集几十上百年的老物件免费给游客观赏,开起山庄,办起乡村动物园和乡村游乐场……他说:“像得了魔怔一样,我就是想回到生我养我的乡村。这里发展这么好,我也想在这个时候,在我的家乡干一番事业。”
近年来,花茂的发展越来越好,乡村建设日日新,越来越多当地人陆续回到家乡,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如今的花茂,现代农业夯实,文化产业增效,乡村旅游提质,始终坚持保持本色、体现特色,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提升乡村风貌和建设品质,在民生福祉上发力,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爱家乡,留在家乡。
让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角,让乡村成为诗意的栖居地,让产业开辟致富道路。近年来,贵州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四在农家·和美乡村”顶层设计。制定贵州省“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规范,细化5方面58项建设标准。扎实推进“两改两治理”,遴选400个村开展试点,带动全省完成改厕22.7万户、改圈3.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55.6%,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