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专题专栏

从吃春饼到三餐四季

发表时间:2025-03-14 09:53来源:科普时报

    迈开春天的脚步,从吃春饼让“美味与春意共享”,到“一日三餐”跟着“一年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品美食——因时施膳,顺时而食,不时不食。

    “一日三餐”的饮食,“一年四季”的轮回,二者联系起来,能讲出很多精彩的科普故事。

    “一日三餐”形成于汉代。之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通常是一天吃两顿饭。专家们从庄子《逍遥游》中找到了“一日三餐”的最早记录:“适莽仓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意思是,只有一天吃三顿饭,才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基本需求。这也正符合当今养生学原理。三餐怎么吃,于是有了科学标准:“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民间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富翁,晚餐吃得像乞丐。”

    “一年四季”始于春秋时代。先民曾用“春秋”表示年代,如“春秋战国”“吕氏春秋”。后来再分“春”和“秋”,就有了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的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对于人类和自然界都特别重要。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索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影响、四季的意义。比如,世代相传的“四季饮食养生”:书店里有《四季养生食谱》;微信朋友圈转发《冬季养生家常菜》;科普文章列出《四季养生应对的食物》;药膳大师详解“三因(因人、因时、因地)施膳”……

    人们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中寻找和破解“一年四季”的饮食密码,从饮食养生理念到各种饮食活动,不断发明创造和传承创新,让“四季健康饮食”吃出“四季平安幸福”。春夏秋冬,都有应季食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季节菜”“时令菜”。比如,春季的紫背菜、夏季的绿豆汤、秋季的苹果、冬季的羊肉。“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句民谚说的是,顺应季节吃不同的食物:春天吃嫩芽,夏天吃瓜果,秋天吃果实,冬天吃根茎类食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既适用于农业生产,也适用于人们的科学饮食和健康管理。

    在气温条件限制而不能正常栽培蔬菜的季节,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生产的蔬菜,称为“反季节蔬菜”。它打破常规,让人们全年享用新鲜蔬菜,满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随心所欲”。在无法获取应季蔬菜时,反季节蔬菜在口感和营养上可能稍逊于当季蔬菜,但也能给人们提供必要的膳食纤维,有益于均衡饮食。

    2025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交的议案: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受季节限制的问题,实现反季节种植,从而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他还强调了利用AI赋能农业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前不久的江苏无锡两会上,无锡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张君君也曾在议案中提出:要提升蔬菜种植的创新含量、绿色含量、安全含量。

    可见,食品科普涉及“从土地到餐桌”的多环节,贯穿从吃春饼开始的三餐四季的全过程。随着时隔22年首次修订的新科普法施行,新时代的食品科普工作将进入一个新起点,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餐饮文化大师)

文章分类: 文化园地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保护

电话:13269088789     邮箱:2407920257@qq.com
版权所有: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丸晟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